早在很多年前,憑借零污染、可再生、加氫快、續航足等優勢,氫燃料燃料電池電池技術在理論上完爆石油與鋰電池,被譽為車用能源的“終極模式”。
美中不足的是,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產業化進度一直很慢,遲遲無法落地,經常被放在2050年中國尺度的“遠景”上討論。于是很多人戲謔:氫燃料電池是未來的完美技術,但它永遠只存在于未來。
在過去十年中,由于鋰電池技術及產業化的突飛猛進,氫燃料電池技術被過度輕視。而最近一兩年,氫燃料電池又重新引起了注意,原因之一就是純電動車遇到兩個硬核問題:
i. 續航卡在下一代鋰電池技術突破:隨著電動車行業的迅速崛起,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相應的,對續航也會在滿足日常使用的情況的要求下逐漸提高。
ii. 能量密度卡在物理化學的極限:鋰電池能量密度太低,若以多堆電池的方法增加續航,就會造成過多能量浪費在運輸電池本身的尷尬情況,既不經濟,也不合理。
消費者在對于純電動續航里程和充電時間上的期待,不正是氫燃料電池的拿手好戲嘛?很多方面,氫燃料汽車避免了純電車的短板,反而與傳統燃油車的特征很像,例如:
i. 氫氣的能量密度比燃油大,比鋰電池高上百倍。我們都知道,燃油與氫氣釋放能量都是一個氧化的過程。汽油柴油都是碳氫化合物,而氫氣只含氫,所以能量密度甚至更高。當然,考慮到比油箱復雜的多的儲氫系統,情況會不一樣。
ii. 加氫和加油都只需要三五分鐘。如此一來,車主不必到處尋找充電樁,免去充電等待的時間了。當然,加氫站不會像加油站到處都是,基礎設施建設是個問題。
如此說來,在續航與充能方面,氫燃料電池與傳統燃油車真的是很像,只不過一個是燒油一個是燒氫。既然那么像,為什么不直接用傳統燃油車,還要開發氫燃料電池車呢?答案就是:相對于傳統燃油車,氫燃料電池車同時要具有節能減排的新能源屬性。
和電動汽車相比,氫燃料電池續航足、加氫快;和傳統燃油車相比,氫燃料電池車又具有節能減排的屬性。雖然和兩邊比都有優勢,但普遍認為燃料電池的產業化進程,要比純電動慢5-10年,原因就在于有幾個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i. 車載儲氫技術
ii. 燃料電池技術
iii. 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
電動汽車與氫燃料電池汽車是對立的嗎?
有媒體訪問日本豐田事件造成了過度解讀,說國內電動汽車技術路線將改弦更張,幾千億補貼打了水漂之類的,想象力豐富。這種說法,實際上就是將氫燃料電池與電動汽車兩個技術路對立了起來。實際情況是這樣嗎?
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并不直接輸出扭轉。更準確地說,它是一臺“發電機”。輸出電能驅動電機,同時也可以給鋰電池充電。
所以說,氫燃料電池很多情況下,也是增程式電動汽車。理性的觀點應該是,電動汽車路線與氫燃料電池技術路線是互補的、相輔相成的。目光長遠的汽車企業,肯定不會把這兩個路線對立起來。
寫在最后:
待氫燃料電池技術時來運轉,電動汽車和氫燃料汽車必是相輔相成的模式,不得不說,真實一段守得云開見月明的傳奇!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樁到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27146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