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豐田章男心情很好。
一件事,是豐田全球累計汽車產量突破了3億輛,相當于每3.5秒就生產一輛新車。其中,最暢銷的卡羅拉已累計生產了近5340萬輛。
另一件事,是賺錢能力終于復蘇。從公布的4-9月半年財報看,該公司利潤率為11.8%,五年以來首次超過競爭對手特斯拉,過去三個月的凈利潤更是特斯拉的五倍多。
今年7-9月,特斯拉凈利潤為41.7億美元,同比下滑22%,利潤率為17.9%,低于第二季度和去年同期。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依舊未公布汽車業務的凈利潤和利潤率,這是衡量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馬斯克曾把當下的處境形容為“動蕩時期”,不得不價格換銷量,將降價進行到底。當然,犧牲利潤率來推動銷量增長,是特殊環境下的特殊手段,因為降價策略勢必給特斯拉的毛利率帶來直接壓力。
因純電動車型市場成績不達預期,豐田等日系車企近年頻頻被業界唱衰。但這家東瀛老大哥依舊憑借混動等產品的強勁銷量,在今年實現盈利維度的飛躍。
賺錢能力,是特斯拉五倍
在此先簡單說明一下,豐田等日系車企的2024財年,是從2023年4月開始,2024年3月結束。所以,最近該公司公布的7-9月數據,其實是第二季的度財務業績,以下是幾組核心數據:
- 豐田第二季度累計營收為11.43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5566億元),同比增長24%。至此,豐田2024財年上半年累計營收近22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07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4%。
- 第二季度營業利潤為1.44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701億元),同比增長156%,創下歷史新高。此外,該公司營業利潤率為12.6%,高于2022年同期的6.1%。
- 凈利潤約為1.3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643億元),接近去年同期4613億日元的三倍。2024財年上半年,豐田累計凈利潤2.65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幣1290億元),同比增長118%。
幾個細節值得單獨分析。
按照豐田的推算,2024年財年的累計凈利潤將同比增長61%,達到3.95萬億日元,這意味著,該公司又將刷新自己的一項紀錄——
日本企業的年度累計凈利潤,最高記錄是軟銀集團在2021財年的當季創下的4.98萬億日元,目前豐田以2.85億日元的記錄名列第二。如若2024財年實現3.95萬億日元的凈利潤,豐田距離排名第一的軟銀集團又近了一步。
盈利能力也在迅速恢復。
特別是在半年期的凈利潤來看,豐田今年上半年的利潤率為11.8%,這也是過去五年半以來,該公司首次超過競爭對手特斯拉。
此外,特斯拉上個季度凈利潤18.53億美元,同比降幅高達44%,這一數字和豐田相比,只是后者的五分之一。
馬斯克也深知毛利率的重要性,他在此前的財報重點強調了兩個思路,一個,是策略合理,另一個,是長期主義。
犧牲車輛利潤率來換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是綜合考量全球車市和競爭對手最新動作的結果,在馬斯克看來,現階段最重要的是拿下市場規模,守住銷量基本盤,這是首要目的——
而利潤等短期的不利因素,是次要矛盾,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后期逐一攻克。
值得一提的是,豐田強勁的利潤表現,要得益于新車銷量的提升,特別是混動車型的熱銷。
除了新車銷量,漲價效應也拉動了豐田的利潤業績。以美國市場為例,今年7-9月,豐田品牌和雷克薩斯品牌加在一起的新車交易價格平均為4.674萬美元,四年內上漲了19%。
這和特斯拉完全不同,特斯拉在其主力市場北美和中國發起降價競爭,直接結果,是新車型的研發費用居高不下,且盈利能力下滑。
純電動依舊是短板
雖然創下了歷史性的好業績,但豐田管理層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
過去4-9月,豐田(包括雷克薩斯品牌)全球新車銷量累計517萬輛,同比增長9%,再創歷史新高。不過,純電動新車的銷量卻停滯不前,約為5.9萬輛。
這一幕,是豐田不愿看到的。
此前,豐田計劃在2026年將純電動新車的全球銷量提高到150萬輛,2030年提高至350萬輛。但是,回顧2022年的銷售業績,這家日系車企的純電動車僅賣出2.4萬輛,根據目前的數據,豐田預計2024財年的純電動銷量約為12萬輛——
比最初預測的20萬輛還低。
焦慮還是集中在純電動。
豐田的純電動汽車生產,日本國內以愛知縣豐田市的元町工廠為中心,主要海外據點則主要在中國。但是,對豐田利潤至關重要的中國市場,純電動銷量逐漸提升,且有諸多本土車企發起產品攻勢,價格戰也頗為激烈。
有意思的是,作為豐田汽車幕后一把手的豐田章男,才在剛落幕的東京車展“炮轟”電動車——
" 我對純電動的抵制是對的!汽車行業應該知道,純電路線并不是抵達碳中和的唯一途徑。"
與之相反,豐田現任CEO佐藤恒治則在車展期間大肆宣揚純電動的諸多優勢,十幾分鐘的演講,電動車是重中之重。他甚至還在為電動概念車“揭幕”是直接表態——
“這就是我們期待的未來。”
未來還沒到來,但當下的豐田依舊賺錢。自2021年上半年,豐田在凈利潤率上被特斯拉超越后,一直處于落后狀態,憑借過去幾個月的財務業績,盈利方面算是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豐田究竟多賺錢?
目前,豐田的乘用車年銷量已經超過1000萬輛,粗略地計算,這家公司每售出一輛汽車,就能產生近4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約2萬元)的利潤。
然而,在很多日本的汽車行業分析師看來,這樣的景象,像極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電影和消費電子行業。那時候,日本電影與消費電子市場的財務表現非常好,整個行業保持了強勁的表現,但行業結構卻將發生巨大變化。
日本汽車制造商,面臨什么問題?
經歷了此次東京車展,日本業界普遍接受了這樣的一個現實。包括豐田在內的汽車制造商,并非沒有認真對待純電動汽車,他們真正滯后的,不是純電動(EV),而是軟件(SDV)。
豐田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去開發一輛出色的純電動車,但這家公司很難用這樣的一輛車,去詮釋“軟件定義汽車”的價值。
豐田面臨的第二個問題——
管理團隊的年齡。
此次季度財報發布會,代表豐田公布創紀錄利潤的高管們,幾乎都要在5年后準備退休。即使是今年4月才成為公司CEO的佐藤浩二,也已經54歲了。
這是日本大企業的共同問題。
日產前掌門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曾講述了一個故事,他說,日產最令人驚訝的是,公司里已經發生了火災,卻沒有人努力撲滅它。
直接的結果,是日產經歷了一連串的內耗之后,戰略上選擇收縮,斷臂求生。如今的豐田,或許遠未到“著火”的地步,只是在驚艷的財報數字下,又是否藏著潛在的危機與隱患?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NE時代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1329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