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這一觀點是近幾年汽車行業的共識,新能源產品爭相為自己貼上“智能化”的標簽,以期后發先至。事實上,這一觀點是2018年,比亞迪最早提出來的。
在電動化的上半場,比亞迪始終以技術為本,憑借相繼推出的F3e,F3DM, 800V高電壓平臺、刀片電池等技術和產品,以及領先的三電系統,一躍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2023年全年銷量超過302萬輛,中國品牌首次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電動之王”。
近幾年,在擁擠賽道上,在花式炫技的喧囂中,比亞迪屢屢被質疑“做不好智能化”的下半場,在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方面布局緩慢,落地滯后。
“想真正做好智能汽車,不是敲敲代碼就行的。這和蓋房子一樣,沒有堅實的基礎,就是在蓋危房,說倒就倒。“在1月16日的比亞迪夢想日上,王傳福董事長做了如此比喻,并發布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發展全新戰略 —— 整車智能。
整車智能 —— 比亞迪正式進入下半場
智艙智駕不等于“智能化”
比亞迪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廉玉波指出,目前,行業把汽車智能化和智艙智駕劃等號,忽視了從整車維度全盤考慮,是對汽車智能化的窄化。
多數智能汽車的各個系統,是由不同供應商采購組裝而成,導致各系統之間無法聯動融合,難以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如果一臺車,動力系統是買來的,底盤系統也是買來的,怎么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整車智能呢?”董事長王傳福犀利地指出:“東拼西湊,湊不出整車智能。”
“整車智能,才是真智能。”
實現整車智能的關鍵,首先是在車企在戰略和結構上,能夠真正做到全棧自研和垂直整合,實現各系統間順暢高效協作,這恰恰是比亞迪堅持長期主義,獨有的優勢所在;另一方面,離不開比亞迪在電動化領域的積累,為整車智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智電融合的整車智能,才是智能化發展的正確方向。比亞迪發布的易四方、云輦、DMO等技術,都是電動化和智能化融合的產物,打通車輛的感知、決策和執行,讓原地掉頭、三輪行駛、應急浮水等顛覆性功能成為可能。”王傳福說,比亞迪基于垂直整合的優勢,通過智能化的架構打通智能化和電動化,產生“1+1>2”的效果。
璇璣架構
在夢想日發布會上,比亞迪發布了行業首個智電融合的智能化架構——璇璣架構,由一腦、兩端、三網、四鏈組成,旨在讓汽車擁有智能化的“大腦”和“神經網絡”。
璇璣架構不同于行業既有的技術路線,打破了車控、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的固有框架,其可以像高級智慧生命體一樣全面感知、集中思考、精準控制和協同執行。
與此同時,比亞迪還推出行業首創雙循環多模態AI——璇璣AI大模型,首次將人工智能應用到車輛全領域。基于龐大的數據底座、行業領先的樣本量和高算力,覆蓋了整車三百多個場景,賦予整車智能持續進化的能力。
搶占智能化高地
“智能化是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比亞迪作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新能源車企,下一個目標就是要搶占智能化的高地,在智能化領域的投資對于比亞迪來說非常迫切。”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發布會上表示:“未來比亞迪將在智能化領域投入1000億元,沿著整車智能的技術路線,引領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
以強大的研發實力,加速智駕普及
此前,王傳福提出的“無人駕駛是忽悠”一度引發外界討論。王傳福重申他對智能駕駛和無人駕駛的看法。“智能駕駛和無人駕駛常被混為一談,但二者絕不等同。現階段,無論從法律法規還是技術的成熟度來說,無人駕駛都不具備落地的可能性。”
但王傳福表示,比亞迪非常重視智能駕駛,目前打造全棧自研的研發體系,智能駕駛團隊超過4000多名工程師,其中1000多名工程師負責算法和硬件,3000多名工程師負責軟件,無論是團隊規模還是研發能力都位居智能駕駛全球第一梯隊。
據介紹,比亞迪L2級智能駕駛搭載量已經突破了260萬輛,位居中國第一;2023年比亞迪已售車型智能駕駛系統搭載率超過57%。
“全棧自研的智能駕駛以及全產業鏈自研制造的實力,大幅降低了用戶智能駕駛的體驗成本。”王傳福提到,未來比亞迪計劃在20萬元以上車型提供高階智能駕駛的選裝,30萬元以上車型全面標配高階智能駕駛,用更好的技術和更具競爭力的成本加速智能駕駛的普及。
在發布會上,比亞迪展示了全場景導航輔助駕駛,以安全為前提,做到起步、制動更平穩,大曲率彎道更絲滑。同時,比亞迪還發布了近距離代客泊車,實現車輛在復雜場景下的安全泊入。
在L3級自動駕駛方面,比亞迪也開始了探索。2023年7月份,比亞迪在深圳市獲得高快速路段有條件自動駕駛(L3級)測試牌照,成為拿到全國第一張有條件自動駕駛(L3級)測試牌照的車企。
比亞迪表示,未來將不斷降低智能駕駛的體驗門檻,以更領先的技術、更具競爭力的成本,加速智能駕駛普及。
結束語
“比亞迪的文化是工程師文化。”王傳福董事長表示,目前比亞迪擁有11大研究院,9萬多名工程師,是世界上研發人員最多的車企,累計專利申請超過48000項,2023年專利申請超過6700項。
2024年伊始,汽車行業發布會似乎少了些喧囂,開始回歸科技的本質,2024年也被看作是入選決賽圈的一年,看看時間會給出什么樣的答案。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西游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1715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