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在Project i 1.0階段把碳纖維和輕量化作為電動汽車戰略的必要要素,雖然從一開始捆綁昂貴的碳纖維和電池是比較合理的,而當特斯拉以更高的電池能量、可配置的里程等顯而易見的優勢,搭配大屏科技范兒,在電氣化上正面擊敗了寶馬的Project i計劃。
圖1 寶馬在純電動領域投入了專用平臺,但在數量上被特斯拉擊敗
寶馬在轉型后的Project i 2.0階段,在電氣化和電池技術等方面都有新的規劃和迭代考慮,本篇周報主要就談一下Project i 2.0時代寶馬在整車電氣化和電池材料、電池設計開發以及下一代電池方面的新布局。從兩個方面展開:
1)整車相關
模塊化技術,第五代模塊技術
動力系統技術,特別是動力性能
車輛開發速度和車輛成本
基于網聯技術的早期問題診斷
2)電池相關
電芯技術開發
差異化:加熱激素和CCU技術、高壓系統管理、平板化電池系統和電池尺寸變化
快充技術:面向300kW快充的技術儲備
儲能業務的探索
供應鏈管理:基于電池需求量變化的電池原材料的管控
圖2 寶馬對于電動汽車技術360°管控
一、 整車開發技術的進階
往未來看,寶馬還是有著很大的魄力,在技術平臺上,目前仍處在Project i量產之后從第三代技術向第四代技術過渡的過程中。2018年馬上要進入第四代動力總成技術,而第五代技術則在EV和PHEV設計和開發方面的全面模塊化。
Gen1和Gen2:這兩代技術主要是明確了電子電氣方面的定義,在電池方面確定了冷卻方式、BMU/CMU劃分,還有主體的高壓管理軟件
Gen3:正式用于Project i和后續i performance的實施推進
Gen4:在Gen3的基礎上進一步演化,特別是處理器軟件方面的提升
Gen5:完全平板化的設計考慮
圖3 寶馬的技術迭代
如下圖所示,第四代技術還是盡可能復用部件,類似X5、5系PHEV在后備箱和第二排座椅下方同時設有兩個電池位置,在3系、2系和7系的幾個位置上基本都采用了類似的變種。
圖4 寶馬第三和第四代PHEV和BEV的差異化
由于電池位置和PHEV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使得電池的布置和考慮在第五代技術中已經達到了戰略平臺的級別,在所有電動化平臺同時考慮內嵌的特性。因此PHEV大部分公司都采取了平板化。
圖5 寶馬動力系統電機和電池的演化
從2020年開始,寶馬進入第五代電動化開發技術系統,在電池尺寸和電池的模組大小方面都進行了一定的差異化。低溫地區采用電池預熱功能,這個是實驗了EC Power的專利授權技術。
最頂級型號產品(50e):將搭載120kWh電池組,三電機
中等級產品(40e):供90kWh電池組與電機驅動后橋
入門級產品(30e):提供60kWh電池組與電機驅動前橋,最大續航里程約為300km;
圖6 第五代模塊化的EV電池系統
而在動力系統方面,則采取了潛在的SiC技術,增大功率;在一體化方面,把電機、減速器和電控集成在一起,通過軸驅動的方式來提高集成性和進一步降低價格,這已經是德國電動汽車開發的共識了。這里不明確的是,寶馬原有在電機方面的積累是否會讓位于供應商。
圖7 寶馬的電驅動技術演進
二、電池系統的進階
1、電芯技術和固態電池的研發
寶馬已宣布將投資2億歐元在慕尼黑建立電芯研發中心,開始涉足電芯級別的技術驗證和開發,這個研發中心會有200名工程師,將會在2019年春開幕。
研發中心會對電芯不同的化學成分進行研究,驗證在極端氣候環境下這些電芯的性能表現、慢充以及快充的區別、電池的尺寸以及體積等等。之前寶馬把大量的測試放在第三方TUV實驗室,而這次是基本把電芯方面的研發拿回到公司內。
圖8 寶馬電池研發中心
寶馬的這種電池研發有別于傳統的依靠大學研究、電芯供應商、材料供應商的方式,而是可以獨立、快速完成電芯級別的設計開發和驗證。寶馬的意圖應該是想依靠高端的研究人員來做一些IP,徹底搞懂電芯層面的設計和過程差異,并配置一些試制電芯的能力。下面還有一塊是和Solid Power在固態電池前段開發領域的合作。
圖9 電池方面的研究補全了自身的一極,特別是固態電池方面
2、電池材料供應鏈拓展
據媒體報道,寶馬即將簽署一份為期10年的鋰和鈷原材料供應合同,為接下來新能源車制造所需的電池做好生產儲備。為了確保未來10年擁有充足的電池原材料,目前公司已經開始進行相關的籌備,這份供應合同的簽署就是相關考慮的一部分。
為了將來的電動汽車增量,寶馬在加大電池供應鏈布局,鈷、鎳、錳、石墨和鋰等與電池相關礦物在未來幾年的需求量會很大。這個驗證未來的電池材料選用,其實也是和電池實驗方面的嘗試有很大的關系,確定電芯的化學體系可以有效評估未來材料的需求。
圖10 在電池核心領域的多維度能力
3、儲能電池業務方面探索
最早,寶馬在美國做了儲能電池業務的嘗試,然后使用寶馬i3模塊來進行篩選和組合,而最新的應用則采用整包的并聯使用,這個在梯次利用對比中后續會詳細介紹。
圖11 儲能電池、梯次利用和電池回收方面的考慮
小結:
很多細節在今后可以長期跟蹤觀察,來確定寶馬的電氣化技術進步與中國企業的差距。
參考文件:
1. 寶馬 GROUP TECHNOLOGYWORKSHOPS E-MOBILITY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朱玉龍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6418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