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汽車的發展里面,運營商其實是有很大的議價權的,如前面所說的,原本是整車制造企業通過不斷地迭代和優化,了解用戶怎么去使用車輛,制定各種需求,完善每個子系統和往下沉的部件的細致規格和驗證方法,這也成為整車企業的核心優勢。但是隨著電動汽車快速發展,國家要求快速上量,加上技術迭代,面向私人購買的傳統燃油車,到面向運營和“共享”使用的電動汽車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在中國滴滴出行是有議價權的,主要體現在與傳統汽車企業,幫助推廣和采購電動汽車,與新興汽車企業定制車輛,與充電樁和充電網絡合作,提供圍繞用車需求的充電網絡。
就是很費錢,所以我們看到滴滴在不斷的融資。
1)與成熟汽車企業合作
與大型汽車企業合作,滴滴出行扮演的角色更多的還是以區域運營網約車范圍擴大的角色進行的,畢竟合作企業在各自的區域的網約車的運營占據很大的話語權,在這個領域雙方的合作相對比較均衡。合作車型,往往也是大型汽車企業已經開發好的企業,雙方在運營模式上進行延展。已與12家汽車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幫助車企推廣共享汽車服務和電動汽車,這12家車企包括北汽新能源、比亞迪、長安汽車、東風乘用車、東風悅達起亞、華泰汽車、江淮、吉利、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奇瑞、中國一汽、眾泰新能源。滴滴的日訂單量為2000萬,即每年大約70億。
滴滴與大眾(Volkswagen)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但與12家車企的合作協議有“不同的側重點”,稱后者是一個“開放的新能源共享汽車服務體系”。
2)與其他新型汽車企業合作
在這個領域里面,滴滴扮演的角色是在地理緯度上區隔運營的車輛需求分發給電動汽車企業。滴滴表示將與一些汽車制造商合作,設計更適合共享出行和共享汽車的車輛。這個事情路透社也報道了China's Didi sets up electric car-sharing platform Reuters,滴滴成立“黑馬”事業部,主攻共享電單車和電動汽車,這個事情落地的情況如下:
迷你型快車,“小滴”浙江時空電動汽車設計生產的E20
鎣石純電動車與順豐滴滴簽訂供貨協議
NEVS和滴滴簽署協議,為滴滴拼車網絡生產電動車
車和家B輪融資30億元與滴滴合資造智能電動車
其中第一個案子,是迷你電動汽車的落地,但是具體多少車的運營確實是根據實際的運行效率來定的,之前的新聞稿里面談到的5000是沒影的,實際估計1000多臺。
“小滴”車型為E20均來自時空電動,司機的招募和管理也由時空電動來負責
“小滴”收費相當于快車的8折,收費方式為:0.99元/公里+0.3元/分鐘,公里費疊加時間費
時空電動在杭州已投放新能源汽車近2000輛
最近兩天宣布的車和家這個事情,是放棄小車轉而滿足滴滴的定制需求而開發的項目,也是在之前7座電動SUV老板提出需求到運營商提出需求的變化。是好事,至少有費用繼續下去,否則工廠建好了,每天的折損和時間優勢損失殆盡。在博弈過程中,我們會發現,純電動汽車運營商占了很大的優勢。
下一步,類似EVCARD這樣的企業也能根據區域運行的特定來定制車型了。
3)在充電領域
滴滴出行宣布已經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一個全球通用的充電網絡,以加速中國電動汽車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國網牽手滴滴強勢入局網約車
“特來電”與惠迪簽署了《合資協議》,擬共同出資設立“小桔特來電“,拓展電動網約車充電市場
這個過程值得關注,這么來看,滴滴最近不僅僅需要與美團進行大戰,還要后續與摩拜等做出行的企業,在電動汽車領域進行大戰呢。相對而言,通過連接高頻使用充電的需求和引流充電設施,這個事情最終還是有勝算的。從運營服務的角度,特別是牢牢往高頻快速的需求供電服務的角度,這個事情比單純的擁有這些充電樁有效果。
4)自動駕駛領域
觀致汽車透露,滴滴使用兩輛改裝的觀致SUV,在試車道和公共道路上進行測試。這意味著滴滴在開發自動駕駛出租車的競賽中相當領先。不過上次uber的事情也讓我們明白一個事情,欲速則不達,自動駕駛由于需要處理的內容,還有想要自主駕駛的模式,相比較于ADAS的AEB單個功能開發,要脆弱的多。
從這個角度看,lyft和GM的合作分工可能更靠譜一些,在出行服務的未來,我個人以為一定的分工是必須的。
Layer 5: 內容和服務提供商Content & Services Provider
Layer 4: 移動服務提供商 Mobility Provider
Layer 3: 車隊運營者 Fleet Operator
Layer 2: 整車企業Automotive OEM
Layer 1: 自動駕駛系統提供商 Self-Driving System Provider
是需要梳理一下,在結合電動化和智能網聯,如何分工如何運營的事情了。
小結:共享汽車的規劃和開發,是我們在做汽車開發和汽車電子最難得的歷史機遇。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朱玉龍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6657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