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9日,我國多家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了2021年三季度財報,蓋世汽車整理了其中26家主流企業前三季度的業績情況,對比上半年來看,多數企業增速有所放緩,不過寧德時代、億緯鋰能、贛鋒鋰業等繼續強勢表現。
新能源汽車景氣度持續向好,產業鏈相關企業大幅受益
從上表可以看到,在26家自主零部件企業中,絕大多數企業營收同比增幅較上半年進一步收窄。這與去年第三季度基數增高不無關系。去年,由于國內疫情形勢的好轉,車市快速復蘇,從第二季度開始,自主零部件企業整體營收穩步上漲,到第三季度,企業業績再度提升。當然,除此之外,缺芯、限電等外部因素以及企業內部相關因素也對此形成一定影響。
不過在同樣的背景之下,仍有部分企業取得了不錯的表現,其中增長較為明顯的要數寧德時代、億緯鋰能、贛鋒鋰業這三家動力電池及其上游產業鏈相關企業。具體來看,寧德時代前三季度營收凈利同比增幅雙雙超130%,億緯鋰能和贛鋒鋰業是僅有的兩家營收增幅超上半年的企業,不僅如此,這兩家企業凈利增長可觀,尤其是贛鋒鋰業,前三季度凈利較去年同期暴漲648.24%。
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高增的背景之下,這一現象可謂意料之中。近幾月,在缺芯、限電等因素影響下,我國整體汽車產銷連續同比下滑,不過即便如此,新能源汽車產銷仍然保持優秀表現。據中汽協數據,繼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30萬輛大關后,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再創新高,月度產銷超過35萬輛的同時,市場滲透率繼續維持歷史高位,達到17.3%。
基于此,寧德時代(300750)這一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龍頭企業自然獲益良多。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共實現營收733.62億元,同比增長132.73%,歸屬股東的凈利潤為77.51億元,同比增長130.9%。其中在不少企業表現有所放緩的第三季度,寧德時代也保持了穩定的增長,財報顯示,該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收292.87億元,同比增長130.73%,實現凈利潤32.67億元,同比增長130.16%。
值得注意的是,在寧德時代高速且穩定增長的業績背后,儲能業務的貢獻不小。盡管從業務結構來看,“動力電池系統”是寧德時代營收的主要來源,但儲能系統銷售收入增長迅猛,且毛利率相對較高。據寧德時代上半年數據,其儲能系統銷售收入46.93億元,同比增幅高達727.36%,毛利率達到36.6%(同期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毛利率為23%)。
數據來源:寧德時代2021年上半年財報
億緯鋰能(300014)同樣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高速增長。數據顯示,億緯鋰能前三季度營收為114.48億元,同比增長114.39%,歸母凈利潤22.16億元,同比增長134.18%。據悉,今年以來億緯鋰能新建產能持續釋放,動力電池出貨規模增長較快,報告期內動力電池實現收入67億元,占比約六成。
目前,該公司正持續向上延伸布局產業鏈,包括與德方納米設立合資公司年產10萬噸磷酸鐵鋰、與恩捷股份設立合資公司年產16億平鋰電隔膜及與之匹配的涂布膜等等,預計明年下半年將陸續有產能釋放,有望穩定原材料供給和提升成本競爭力。
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的需求逐步轉換為實際產量,進一步刺激了鋰的需求,行業逐漸從供需平衡轉變為供應緊張的狀態。而在鋰化合物供應相對緊張及產業需求上升的雙重刺激下,自2021年鋰化合物價格持續上漲,這使得鋰電材料供應商業績受益。
今年前三季度,贛鋒鋰業(002460)實現營業總收入70.54億元,同比增長81.19%,實現歸母凈利潤24.73億元,同比增長648.24%。由于鋰系列產品量利齊升,贛鋒鋰業盈利能力顯著向好。數據顯示,該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35.55%,同比上升16.73 個百分點,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為36.12%,同比上升18.16個百分點。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今年11月初,贛鋒鋰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全資子公司贛鋒國際與特斯拉簽署了《產品供應合同》,約定自2022年1月1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由公司及贛鋒國際向特斯拉供應電池級氫氧化鋰產品,實際采購數量及銷售金額以特斯拉發出的采購訂單為準。該公司指出,合同將在2022年至2024年履行并確認收入,對這三個年度的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作為汽車輕量化領域鋁合金零部件企業,旭升股份(603305)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與特斯拉、北極星(Polaris)、采埃孚、長城汽車、寧德時代等客戶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正因如此,今年前三季度,旭升股份業績實現了相對穩定的增長,同時盈利能力不斷提升。數據顯示,旭升股份實現營收20.12億元,同比增長82.1%,實現歸母凈利潤3.32億元,同比增長43.67%。
事實上,除以上企業之外,一些傳統零部件企業借著業務的拓展,也開始從新能源汽車市場獲得增長“能量”。例如萬向錢潮(000559),據悉該公司近年來持續向智能化、輕量化零部件布局轉型,目前已為比亞迪、廣汽、北汽、小鵬、理想等新能源汽車提供汽車零部件。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萬向錢潮營收增長40.41%,凈利增長73.99%,表現相對優秀。
汽車電子盈利比重快速提升,新訂單穩固部分企業業績
當電動化、智能化、自動駕駛、汽車共享、通訊技術等方面均向前推進,汽車電子增速進一步加快,未來在整車中的比值也將快速上漲。這使得一些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得以穩固業績,甚至實現超預期的增長。
今年前三季度,華陽集團(002906)實現營收31.31億元,同比上升47.78%,實現歸母凈利潤2.08億元,同比增長133.13%。其中,該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8億元,同比增長19.2%,實現凈利潤7133.62萬元,同比增長90.27%。據悉,該公司前三季度業績的增長主要因其汽車電子及精密壓鑄業務收入增加的帶動。
華陽汽車電子產品應用場景示意圖;圖片來源:華陽集團
根據開源證券研報,今年前三季度,華陽集團智能座艙訂單大幅增加,中控、液晶儀表、HUD、無線充電等產品加速放量,驅動公司業績逆勢高增。其中,中控及液晶儀表已相繼搭載于長安、長城、廣汽等相關車型,同時亦具備金康塞力斯等項目定點,后續有望驅動車機業務穩步增長。W-HUD新獲長城坦克、歐拉以及長安CS75Plus等重磅車型項目定點,基于TFT技術的AR-HUD將在廣汽傳祺GS8、奇瑞等車型中量產,帶動產品單車價值量提升。此外,該公司座艙域控制器規模量產時機已成熟,并于9月獲國產車型定點,該產品有望憑借其高集成度和擴展性快速滲透。
對于德賽西威(002920)而言,汽車電子需求的提升亦推動了其業務的增長。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德賽西威總營收達63.03億元,同比增長46.65%,歸母凈利潤總計達4.91億元,同比大增54.36%。德賽西威方面表示,其前三季度凈利較上年同期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此期間,公司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及網聯服務三大產品線業績穩步提升,新項目、新產品相繼落地和量產,營業收入同比增長,同時公司持續推進精益經營,提升運營效率。
智能座艙作為德賽西威最主要的營收來源,當前正隨著終端市場需求的不斷提升進入快速落地階段。例如座艙域控制器、大屏化座艙產品、數字化儀表等,上半年就先后獲得了一汽豐田、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廣汽乘用車、奇瑞汽車、比亞迪等主流車企的新項目訂單。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現階段雖然營收占比相對較小,增速也十分可觀,這主要得益于相關客戶的銷量拉動。例如自動駕駛域控制器IPU03 客戶小鵬,今年9月銷量首次破萬,三季度累計交付2.6萬臺,環比增長48%,同比大增199%。
華金證券林帆指出,德賽西威智能駕駛主要產品域控制器獲單順利,IPU02進入上汽、長城、廣汽、通用及造車新勢力等車企的配套體系,大部分項目將于明年陸續量產爬坡,IPU03于2020年在小鵬P7車型上正式批量供貨,并將配套小鵬P5,此外基于英偉達 Orin 芯片的IPU04 現已與理想汽車展開合作并獲得多個項目定點。此類新訂單有望繼續穩固該公司業績。
華域汽車(600741)前三季度營收總額達到1003.3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39%,歸母凈利潤達47.02億元,同比增長51.56%。據蓋世汽車了解,華域汽車不僅傳統業務穩健增長,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動力等新興領域,也已逐步收割紅利。
舉例來說,智能駕駛領域,華域汽車的77GHz前向毫米波雷達產品,已經取得了乘用車主流車型定點突破,由其電子分公司自主研發的4D成像毫米波雷達產品,也計劃于今年第四季度實現量產。智能座艙領域,諸如智能開關、智能表面等產品,已經在為上汽通用、上汽大眾、吉利汽車、上汽乘用車、特斯拉等品牌提供配套。基于高算力平臺、多類主流操作系統的智能座艙域控制器也已完成開發和匹配工作,即將為上汽乘用車、智己汽車、上汽大通等車型提供配套。
對于諸如以上的企業來說,隨著新訂單的落地,汽車電子盈利比重將快速提升,有望推動業績的后續增長。不過不容忽視的是,與此同時發生的芯片短缺難題。事實上,正因受芯片供給不足影響,一部分企業前三季度業績出現了下滑,尤其是海外業務占比較大的企業,由于北美、歐洲等地相關車企因缺芯相繼削減產量或停產,在今年第三季度損失了不少銷售額。接下來,隨著缺芯和上游原材料漲價的持續,相關企業業績或仍將遭遇較大的挑戰。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解全敏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60722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