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本和韓國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要在未來10年內投入數十億美元用于氫燃料燃料電池電池汽車。
但目前來看,氫燃料汽車正被電動汽車的風頭掩蓋。隨著特斯拉豪華車成功打入市場,電動汽車漸漸成為主流選擇。
在這種背景下,有批評人士指出,燃料電池汽車可能永遠只是一種利基技術。支持者們則認為,氫是汽車可用的最清潔的能源,隨著基礎設施的發展和時間的推移,它們會逐漸獲得認可。
雄心勃勃的目標
中國市場的年銷量約為2800萬輛,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到2030年,中國希望投入使用的燃料電池汽車數量超過100萬輛。但是,目前只有1500輛左右,且大部分是公共汽車。
日本汽車市場的年銷量為500萬輛左右,該國希望到2020年,燃料電池汽車的銷量從目前的3400輛增至80萬輛。
韓國的市場規模僅為日本的三分之一,它設定的目標是到2030年路面上行駛的燃料電池汽車達85萬輛。但截至2018年底,燃料電池汽車銷量仍不足900輛。
為什么要選擇氫燃料電池汽車?
一些支持者指出,氫作為一種能源,十分清潔,副產品只有水和熱。另外,氫來源廣泛,可以從甲烷、煤炭、水,甚至垃圾中獲取。因此,資源匱乏的日本將氫視為提高能源安全的主要途徑。
他們還認為,氫燃料汽車的續航里程和加氫時間與燃油車相當,然而電動汽車需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充滿電且續航里程也只有幾百公里。
中國和日本的一些支持者認為,燃料電池汽車是對電動汽車的補充,而不是替代品。一般來說,氫燃料被認為是行駛距離更遠的重型汽車的更好選擇,因此,它目前主要的應用領域還是城市公共汽車。
主要市場玩家
現階段,只有少數幾家汽車制造商能將燃料電池乘用車投入商用。
2014年底,豐田汽車推出了Mirai轎車,但全球銷量不足1萬輛。現代汽車去年3月就推出了Nexo跨界車,全球銷量只有2900輛左右。它的前一款燃料電池車Tucson的銷量更低,約為900輛。
本田汽車的Clarity燃料電池主要在市場提供租賃服務,戴姆勒的GLC F-CELL也已交付給少數企業和公共部門客戶。
相比之下,氫燃料公共汽車的需求逐漸增加。豐田和現代都推出了相關產品,并開始向公共汽車制造商銷售燃料電池組件,尤其是在中國市場。
幾家中國制造商已經開發了自己的氫燃料公共汽車,如中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
為什么燃料電池汽車還沒有流行開來?
加氫站的缺乏被廣泛認為是最大障礙,因為它的建造成本很高。與此同時,市場中也沒有足夠的燃料電池汽車支撐這些加氫站實現盈利。就連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程度最高的加州也只有幾十座加氫站。根據加州燃料電池合作伙伴聯盟(The California Fuel Cell Partnership,CaFCP)2019年8月29日更新的數據,加州僅有40座加氫站可供使用。
另外,消費者對氫燃料爆炸風險的擔憂也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日本和韓國的居民已經在抗議修建氫站。今年,韓國的一個氫罐爆炸已導致兩人死亡,之后挪威的一個加氫站也發生了爆炸。
最后一個挑戰是成本。為了將氫燃料汽車擁車成本降至汽油車的水平,政府需要提供巨額補貼。除去225萬日元的補貼之后,豐田Mirai的價格剛剛超過500萬日元,但仍然比凱美瑞高出50%左右。
汽車制造商們認為,氫燃料汽車的銷量增加之后將形成規模經濟,屆時將不需要補貼。(本文編譯自Reuters,作者Kevin Buckland ,圖片來自CaFCP)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9951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