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集團這個以實業發家的企業,被業內認為是最有實力也最有資歷的“造車勢力”。
日前,據萬向集團官網信息顯示,萬向兩個項目正在就環境影響評價進行公眾參與信息公開,一是年產80Gwh鋰電池項目,計劃投資685.74億元;二是年產5萬輛增程式純電動乘用車項目,計劃投資27.45億元,地點均為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自2016年12月摘下國家發改委批準的第六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牌照后,萬向集團的造車進度便消失在公眾眼前。
魯冠球這個漫長的“造車夢”,在其子魯偉鼎身上斷斷續續。伴隨著近日萬向集團的這個消息,是否預示著其汽車版圖即將開啟。
從1999年開始,萬向集團便開始試水電動車領域,設立電動汽車項目籌備小組,做電動汽車技術調研,以及一些基礎力量的儲備。2002年,萬向收購了一個電池企業,并以項目形式做出第一臺電動汽車樣車,以此為基礎成立了萬向電動汽車開發中心。同年,萬向電動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我這一代造不了汽車,我兒子也要造!”但魯偉鼎在出任萬向集團總裁之后,并沒有在汽車領域有過多的動態。
在魯偉鼎掛帥的同一年,集團旗下萬向錢潮成功登陸A股,成為“萬向系”第一家上市平臺。自此,萬向集團在資本市場開始攻城略地,“萬向系”金融版圖的擴張也異常迅速。
之后的數年,通聯資本、萬向三農、萬向控股、萬向財務等“萬向系”等企業先后成立,“萬向系”的金融版圖甚至還延伸到了海外。
在魯偉鼎逐漸將權杖接過手中的過程中,“萬向系”在戰略上悄然發生著變化,魯偉鼎顯然更傾向于把萬向打造成一個金控集團,這與父親一直涉足的汽車、清潔能源等當面的實體經濟有著截然不同的路徑。
而此次信息公開,也有可能是應國家政策需要。在2016年12月12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萬向集團公司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核準的批復》的批復信息表示,該項目單位應在開工建設前按照相關規定完成能評審批。
并且批文顯示“核準文件自印發之日起有效期限2年。在核準文件有效期內未開工建設的,項目單位須在核準文件有效期屆滿前的30個工作日之前向我委申請延期。項目在核準文件有效期內未開工建設也未按規定申請延期的,或雖提出延期申請但未獲批準的,本核準文件自動失效。”
稍對萬向集團有了解的,第一反應便是“中國最大的汽車零部件集團”。萬向實現了對國內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高度整合,在國外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在美國制造的汽車中,每兩輛就有一輛使用萬向集團制造的零部件。
實際上,這個地地道道的家族式商業帝國的版圖遠不止零部件,早已經滲透汽車、新能源、農業、地產、金融等諸多領域。
在造車新勢力此起彼伏的今天,萬向集團這個以實業發家的企業,被業內認為是最有實力也最有資歷的“造車勢力”。但到目前為止,萬向集團始終沒有自己的電池等技術展示,以及沒有一款電動汽車產品的推出。
因此,在11月7日,工信部的第1批《特別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公告中,萬向電動汽車由于在12個月以上的時間里沒有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被暫停。
魯冠球先生的遺愿,多久才能實現呢?
來源:蓋世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shichang/80628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